葉劉淑儀, GBS, JP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立法會議員 新民黨主席 公民力量會長 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 匯賢智庫學苑院長 |
葉劉淑儀的父親乃新加坡華僑,原籍廣東佛山南海(與葉問同鄉)。她的曾祖父在星洲發跡後,心懷家國,回到唐山建祖屋、聯絡鄉親。兒時,葉父經常奔走星、港兩地;可惜後來生意艱難,家境漸困。她的母親十分重視教育,即使家道中落,她母親仍堅持將女兒送到校風純樸的聖士提反女校上學。自四歲起在教會學校讀書,葉劉淑儀較多機會接觸英語及英國文學,她喜愛語文及人文學科,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,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。
葉劉淑儀畢業不久,到了新法書院當教師,教授英語及英國文學。到1973年,她靠著一點積蓄,隻身到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,在艱苦的環境下完成英國文學碩士學位。
1975年,葉劉淑儀獲聘為政務主任,從低做起,在多個政府部門服務。任職工商科、貿易署和工業署時,她與多國及歐共體、世貿、亞太經合組織等談判,為本地業界掃除貿易障礙,並推動科技創新和工業發展。
1996年任入境處處長,隨後當上保安局局長;她四出推銷特區護照,爭取到歐盟免簽證,奠定多國免簽證的基礎。此外,她亦處理了多項棘手問題,包括居港權、公安條例、張子強綁架案等,為保障港人的穩定生活出一分力。擔任公職近30年來,她不僅見證了地區民主化、主權回歸、新機場啟動以及香港作為中國第一個特區的早期發展等歷史里程碑,亦處理過不少極具爭議性的任務,大大提升了她的政治能力。
2003年推動《基本法》廿三條立法的經歷,是葉劉淑儀人生重要一課。她於是決定實踐一個醖釀多年的念頭──繼1986年到史丹福修讀管理碩士課程後,她重返校園,「回到曠野」,在鳥語花香的校園,生活恬靜,終能真正與女兒享受家庭樂。同時,她不斷深切反思從前為官時之不足,以及推銷政策時之錯誤,覺悟自己當年解釋政策時的確忽略了市民感受。
葉劉淑儀在史丹福的第二年,修讀東亞研究碩士課程,重新學習政治科學;不但學習書本上的理論,也親身體會到美國的民主政治和選舉模式。2005年底,她與在史丹福認識的一群香港「同學仔」,以及住在三藩市灣區的科技界人士,計劃回港組織智庫,以期推動香港的科技創新及經濟轉型,鼓勵有識之士積極參政,發展優質民主。
2006年她取得人生中第三個碩士學位——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。留學外地,雖然清靜安逸,但她時刻記掛著香港。2006年她回港成立匯賢智庫,09年創立匯賢智庫學苑,至今已收生逾千人。
2007年,她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,得到13萬7千多名選民支持,獲得近43%選票。08年9月再接再厲參選,獲選為第四屆立法會議員,葉劉淑儀的團隊得到超過6萬1千票,是全港得票第四高的名單。2012年成功連任,同年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。
2010年12月,葉劉淑儀女士創立「新民黨」,獲選為黨主席,積極推動香港的民主發展。現時她把時間用於服務行會及立法會、管理「新民黨」和「匯賢智庫」、進行政策分析、撰寫專欄文章及參與各式各樣的無償公共服務。